彭洋挂号多少钱 http://m.39.net/news/a_9332503.html医院订阅哦!
说到生姜,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那可是下厨时的必备食材,蒸鱼、炒肉、煲汤时都少不了它,不仅能去腥除膻,还能给菜肴提味增香~
不过,“人”红是非多。关于它的说法特别多:“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晚上吃姜胜似砒霜”,到底哪个真哪个假?
小小生姜究竟有哪些功效?又有哪些吃姜禁忌?生姜到底怎么吃最好?这些问题,今天小德就跟大家一次讲个清楚。
(注:本篇文章由多位营养专家指导)
养
吃生姜之前,应该知道这些事
1、吃生姜,对身体究竟有哪些好处?
2、不同的生姜,功效不一样
3、晚上吃姜赛砒霜,是真是假?
4、食用生姜的3大禁忌,要记牢
5、醋泡姜,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
6、生姜的中医常识
7、姜之家族的妙用汇编
01/日常食用生姜
对身体究竟有哪些好处?
虽然只是配料,却有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记载了姜的“温中止渴、出汗、逐风“等功用,能治疗湿痹及受冷之腹疼腹泻,“久服去臭气”。
经现代研究发现,生姜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氨基酸、淀粉等,食用生姜能增加食欲、发汗散寒、止吐、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
1、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俗话说:“吃饭不香,吃生姜”,生姜中含有姜辣素,能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道,起到改善食欲以及促进消化的作用。
特别是醋泡姜,效果最好,连很多国医大师都在用的养生秘诀(文末附做法)。
2、姜能驱寒、活血。
姜富含挥发油、姜辣素,可促进血管扩张,从而加速血液循环、排汗。用生姜、红糖熬制的姜汤可活血驱寒,自古就是预防风寒感冒的食疗良药。
3、姜能消毒杀菌,是天然的抗菌剂
夏季马上来临,细菌病毒大量繁殖的季节,很容易病从口入。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吃了不干净的食物拉肚子、呕吐,嚼块生姜就管用。
做拌凉菜时,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
02/不同的生姜,功效不一样
咱们常见的品种有子姜、生姜、老姜、干姜等。每种生姜功效不一样,使用的方法也不一样,大家要看准了再下手。
以下几种姜,你能分清吗?
姜
子姜(上一图):又名嫩姜。附有姜芽,颜色偏白、表皮光滑,味道鲜辛辣味淡。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酱腌,有开胃和暖胃温中之功效,古人称之为“蔬中拂土”。
生姜(上二图):我们日常所说的生姜,一般就是指“新姜”,厨房中最常用到它。和子姜比没有芽,表皮光滑,肉质比较软,味道比子姜浓郁。它既能发散风寒,又能止呕。
老姜(上三图):即立秋之后收获的姜,被称为老姜,外皮粗燥,纤维比较多,味道辛辣,热性足,可以药食两用。感冒时喝的姜汤、女性补气活血的红糖姜茶,用的都是它。
干姜(上四图):顾名思义,干姜就是用老姜晒干的姜,味道辛辣,性热,常见于中药药用。
03/晚上吃姜,胜似砒霜?
你肯定听过一个关于姜的神秘传说: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似砒霜。
其实判断食物是否对我们有害,主要看两个方面:成分和剂量。
从成分上来看
难道大家晚上做菜都不放吗?我们经常会听到的“晚上吃姜胜似砒霜”,这主要是因为生姜有辛辣味,会对肠胃产生一定刺激,所以要控制总量。
从剂量上来看
即便有吃泡姜、嫩姜的习惯,但人一天摄入的姜的剂量有限。
对正常人来说,每天吃几片姜,不会有安全问题。
早上吃姜胜参汤
《黄帝内经》讲:“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
也就是说,白天人体阳气主外,当我们清晨起床后,阳气就得往外走,得到释放和升发,可以保证人体精神状态足够好。如果你的阳气升发不够,就会精神萎靡、身心状态不佳。生姜,性温味辛,可发散。早晨喝上一杯生姜水,
可以激发机体阳气,帮助阳气向外走,和自然界的阳气升发完成契合。
中医讲:天人合一,这种做法遵循了自然界阳气升发的规律,所以说,晨起吃姜是正确的做法。当然,生姜功效并不能跟人参一较高下,“晨起三片姜,如喝人参汤”,指的是早晨喝生姜水可以让我们的精神状态更好,犹如喝了“人参汤”。
晚上吃姜赛砒霜
《黄帝内经》又讲到营气和卫气的循行。
卫气指的是阳气,而营气属于阴气。白天,卫气要走到体表,像战士一样保卫着我们的机体;等到了晚上,卫气就得回到营分当中,需要休息、养精蓄锐。营卫之间,每天这样循行,保证人体阴阳的平衡。当早晨吃姜的时候,可以发散卫气;如果晚上吃姜,卫气则不能入营分,就会导致失眠,一失眠,精神状态不好,疾病也会随之而来。
“早上吃姜胜参汤,晚上吃姜赛砒霜。”也是在提醒我们:吃姜要分时候!
04/另外,吃姜时还有其他禁忌的
×烂姜,最好不要再吃
生姜腐烂后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物质“黄樟素”,这个成分可能会导致细胞的癌变,尽量不要食用烂姜,切掉腐烂部位也不行。
所以生姜腐烂后还是趁早整块(手动划重点)丢弃吧,不要因小失大。不过,生姜发芽倒是可以继续吃的,只是味道没那么好。
生姜如何保存?可以切片或打浆保存,放入容器内在冷冻室进行冷冻,可以长期保存。
×阴虚体质者不适合吃姜
生姜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吃的,阴虚体质者容易“上火”、性情急躁、心烦易怒、情绪起伏波动大,所以这类人群不适合多吃生姜。
×其次,要适量吃。
不要超过1克干姜≈4克鲜姜,大量吃姜很有可能对凝血功能会造成影响。只要记住这几点就没问题啦~
下来,教暖粉们做一道
简单易学又养生的生姜美食
05/醋泡姜,国医大师的养生秘诀
每天吃几片醋泡姜,不仅能补充阳气,还有开胃、预防慢性疾病等多重功效。著名的国医大师路志正路老坚持吃了40多年,90多岁的高龄仍在出诊。
此做法来自于BTV养生堂
食材:嫩姜、米醋、盐
1、鲜姜去皮切片,注意不要太厚。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没过生姜,然后加少许盐。
3、把叠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盖盖密封,放到冰箱里一周后即可食用~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侵歉删
功效:生姜有独特的辛辣味,加上醋开胃活血,可以刺激味蕾、健脾开胃,特别适合天气一热就胃口不佳、食欲不振的人。
(注意:胃溃疡患者不适合吃醋泡生姜。)
下来,教暖粉们做一道
简单易学又养生茶饮
06/姜枣茶懂的制作
现在不少人,喝生水、吃冷饮、天热就吹空调,导致脾胃虚寒。生姜可疏可和,可果可药。疏,指的是发散;和,健脾和中,止呕;用生姜做成一款好用的代茶饮,可解脾胃虚寒之症。
生姜3片、大枣5枚、红糖适量,直接泡水代茶饮。生姜暖胃、温脾阳;大枣健脾和胃;红糖健脾胃,益气养血;泡水喝,胃里暖暖的,很舒服,
注意:生姜皮微寒,泡水的时候可以不去皮,可中和热性。
07/生姜敷肚脐(神阙)、驱寒治便秘、提高免疫力
经常用“生姜敷肚脐”,驱寒、治疗便秘,还能提高免疫力生姜有哪些功效?1、调理肠道功能。有一些人饮食习惯特别不好,比如暴饮暴食,三餐没规律,这样长此以往很容易导致我们的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可能会诱发肠炎。如果你由于吃得太撑而造成腹胀,或者是有便秘问题,也可以通过生姜敷肚脐,能有效改善这些身体不适症状。
2、避免晕车晕船。晕车、晕船,一直是困扰众多人的问题。为缓解不适,很多人会在上车之前服用晕车药,但是又担心服用晕车药会造成副作用。用生姜敷肚脐,就能有效改善晕车或晕船的问题,简单易操作,而且还不用担心副作用。
3、驱散寒气。有很多女性朋友都是寒性体质,尤其是在冬季,特别容易出现手脚冰凉;在来月经的时候,可能由于寒气过重,而引发痛经问题。这时女人可以利用生姜敷肚脐,能有效帮助身体祛除寒气,还能暖宫散寒。所以说,女人如果经期出现痛经问题,可以使用生姜敷肚脐来缓解。
4、提高免疫力。生姜中含有丰富的姜黄素,这一物质具有很强的抗癌功效,尤其是对于皮肤癌和大肠癌,有着很好的抑制功效。生活中不仅可以多吃一些生姜,还可以利用生姜敷肚脐来,达到一定的养生功效。
生姜敷肚脐的操作方法材料:生姜1块、创可贴1片、白酒和白醋少量。
方法:将生姜冲洗干净之后,切成姜末。然后用棉棒蘸取白酒,擦拭一下肚脐。然后再将1-2滴白醋,搅拌生姜末。搅拌好的生姜末放于肚脐处,用创可贴封住即可。可以在睡前9到10点进行此操作,贴完之后可以直接入睡,第二天早上起床后,就可以揭下来。
08/小小生姜亦食亦药,食用宜忌要知道
生姜既是日常烹饪增鲜提味的调味品,又有着医疗保健功效。姜分为生姜、干姜和老姜,其功能各异。日常佐餐调味常用生姜,也叫鲜姜、春姜、仔姜或嫩姜,含水分多、鲜嫩,适合炒菜、凉拌菜和煮汤。如果种植超过10个月,纤维质会增多,辣味更重,就被称为老姜。生姜晾干水分后,制成干姜、炮姜等入药。
入馔风味美我国人民有食用生姜的悠久历史,《论语》中就有孔子“不撤姜食”的记载。李时珍赞颂姜的妙处是:“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东坡杂证》中也记载,钱塘净慈寺有和尚八十多岁,颜如童子,问其故,答曰“余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
生姜是一种常用的香辛调料,加到菜肴中后,可使风味更加鲜美。比如,炖鸡、鸭、鱼、肉时放些姜片,可使肉味醇香;做糖醋鱼时用姜末兑汁,甜酸味更浓;将姜末与醋相拌,用来蘸食清蒸螃蟹,不仅可去腥尝鲜,而且可借助姜的热性平衡螃蟹的寒凉之性;将冰冻的肉类、禽类和海味河鲜在加热前先用姜汁浸渍,可起返鲜的妙用。姜不仅能去除牛羊肉、海鲜类食物的膻腥味,也能通过增加消化液分泌来助高蛋白食物消化吸收。常言道:“吃肉配姜好消化”,就是这个道理。
入药功效奇生姜药食同源,既可调味,亦可为药。民间流传“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不可百日无姜”“常吃生姜,不怕风霜”“家备小姜,小病不慌”等说法,就是对生姜防病治病作用的精辟概括。《神农本草经》将干姜列为中品:“干姜,味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痢。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伤寒论》中记载了个方子,其中超过30%的方子里用到了姜。中医认为,生姜味辛,性微温。入脾、胃、肺经。具有发汗解表、开胃健脾、除湿解毒、温肺止咳、散寒止痛、温中止呕等功效。对于阳虚体质者手脚冰凉、畏寒怕冷、乏力易困等症状可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
喝杯生姜红糖水,有利于发汗解表,散寒暖中;生姜加点醋,水煮沸,趁热服下,可治胃寒疼痛,也可用于食欲不佳、消化不良;生姜、大葱适量,加食盐炒热,用布包好,热敷腹部,可治疗受寒腹痛腹泻、行经腹痛;用姜水泡脚能温通经脉,有效改善微循环,缓解手脚冰冷症状,并对风湿寒痹效果明显。姜有止呕的功效。生姜、橘皮共煎服,有止痛止呕之效;把生姜捣碎,加蜂蜜或红糖,煎水饮之,既可止呕,又能镇咳化痰;甘蔗汁中加入姜汁,可疗妊娠呕吐。将芋艿削皮捣烂如泥,与等量生姜汁一起拌匀,再加入适量面粉,调成糊状,摊于布上,敷患处(冬季宜加热后敷),每日更换两次,可治疗跌打扭伤、慢性肋间神经痛等;生姜、大蒜捣汁外敷,可缓解风湿性关节痛。生姜还有解毒作用,如生半夏、生野芋或生南星、魔芋等引起中毒,急速嚼生姜,可以缓解中毒症状。生姜亦能解鱼蟹毒。生姜中所含的姜油萜、姜烯等物质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凝血功能,可抗炎、镇痛,预防血栓,尤其对关节疼痛有明显改善作用,同时还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抑制胆结石的生成。
食用有宜忌生姜虽然好处多多,但食用时需根据个人体质和具体情况而定,决不可盲目吃。内热阴虚火旺者,常表现为心烦失眠、口燥咽干、燥咳少痰、大便秘结、痔肿便血等,吃姜往往会加重病情。另外,已经腐烂的生姜不能吃,切开颜色变褐的生姜也不要吃。有人认为“烂姜不烂味”,其实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已经腐烂的生姜会产生一种毒性很强的有机物黄樟素,能使肝细胞变性,尤其有肝炎病史的人更不要吃腐烂的生姜。吃姜时间也要注意。一般宜在早上吃姜,可升发阳气。因姜有发散之性,晚上吃容易导致心神不得收敛,对健康不利。故有“早晨吃姜如同参汤,晚上吃姜如同砒霜”之说。姜皮略呈凉性,有利水作用,一般情况下吃姜无须去皮。此外,购买生姜要选新鲜品。一般色泽幼黄、含水量多,皮薄而有光泽,用指甲容易刮擦者为鲜姜。
09/生姜的中医妙用在中医人眼里,生姜可不仅仅是调味品,它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良药。
民间也有“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每天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的说法。
那么,生姜究竟有哪些作用呢?接着往下看。
1、生姜温中散寒
体寒怕冷的人可以吃些醋泡姜,用醋的收敛之性把生姜温阳散寒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醋泡姜:生姜切片,放进罐子里,倒入适量陈醋,盖好盖子,密封一个星期就可以吃了。
古代的采药工进山之前,碰到早上雾露很重的时候,就丢一块生姜到嘴里,慢慢含着,等到雾气散的差不多了,再把它嚼碎,吐掉或者咽下去。
这当然不是杜撰出来的,《本草纲目》有过记载,说“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瘴气。”
生姜辛温,可以让前胸到小腹都暖洋洋的,不被外界的寒湿所伤。而且你再看,姜,是不是音同疆,王安石《字说》里面提到:“姜能疆御百邪,故谓之姜。”生姜可以守边疆,人体的边疆是什么?无非就是皮肤。生姜可以守,可以加强皮肤的保卫功能,让寒邪无法靠近。
这个方法放到现在同样适用,比方说早上临出门的时候,发现降温了,你走得又着急,一着急就容易把冷气吸到肚子里去,感觉很不舒服,就在出门的时候,含一片生姜在嘴里。
生姜能散寒,也是因为它具有辛、温的特点,温就不用多说了,我们来说说辛,中医认为,辛能发散,辛味的食物或者药物可以把寒气散出去。
受寒感冒了,赶紧煮上一碗浓浓的姜汤,喝完以后感觉有点暖,还会出汗,出汗的这个过程就是在往外排寒了,这个时候,再盖好被子睡上一觉,醒来,感冒就好个七七八八了。
吃不惯生姜的辛辣味,可以喝姜枣茶。
姜枣茶:生姜4片、红枣6颗
辛味的生姜配上甘味的大枣,叫“辛甘发散为阳”。辛味和甘味两种味道加在一起可以把阳气升起来。早上起来打喷嚏了,流清水鼻涕了,是体内有寒气,阳气升不起来,都是姜枣茶。
寒气特别重的可以多加几片生姜,煮的时候,不要去皮,生姜虽然是热性的,但生姜皮却是凉性的,带皮的生姜可以防止上火。红枣要掰开,不然煮出来只有辣味,没啥甜味。
好多人喝完姜枣茶以后,还是上火了,因为体内的阳气升起来了嘛。阳气就像太阳,早上升起来,晚上落下去,上午阳气升发,到了下午和晚上阳气开始收敛,这个时候就不宜再去搅动它了,否则很容易把本该收敛的阳气搅和到头面上去。所以易上火的人最好是在上午把它喝完,不要超过中午。
2、生姜皮可以消水肿
脸面水肿,腿脚水肿,生姜洗干净,把皮削下来,大概小半碗,就用这个皮煮水,煮好以后加点红糖,你看这水肿是不是就像皮肤里面有好多水一样,其实就是有水液积在那里了,它喝下去以后小便会变多,可以让身体里的水液随小便走掉,不是说生姜皮能利尿,而是它“以皮走皮”。
说到以皮走皮,《中藏经》里记载了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五皮饮。就是五种植物的皮熬成一锅汤。
哪五皮呢?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
大腹皮是槟榔的果皮,桑白皮是桑树的根皮,茯苓皮是茯苓的外皮,陈皮是橘子的果皮。
五皮饮:大腹皮、桑白皮、茯苓皮、陈皮、生姜皮各9克
全身上下的水肿用它都可以消。
3、生姜可以治烫伤
年的《新中医》杂志里记载了一张治水火烫伤的方子,把生姜洗干净,捣烂取汁,用药棉蘸取汁液敷在伤口上,很快被烫到的地方就不痛了,也不会发炎。如果说已经烫出水泡了,用这个法子可以把水泡消去。
关于生姜治烫伤,各大医典也多有记载,比如:
《寿世简便集》里就说了:“生老姜挤汁搽之,一时甚痛,即愈无痕。”
《奇效简便良方》里也说:“生姜数斤打碎,连姜带汁敷患处,干则换之,其痛立止,肉白即愈。”
4、生姜可以止呕,自古以来就被称为“呕家圣药”
你看,它都不是普普通通的药,而是圣药,说明效果是顶好的,是可以登峰造极的。
胃受热了要呕,受寒了也要呕,生姜对于胃寒导致的呕吐效果很好。方法是取生姜适量,捣烂取汁,然后加开水搅拌均匀,待温热后服下。
如果是喝完酒以后吐得厉害,我们说酒生湿,爱喝酒的人一般痰湿都很重,喝完酒以后又吐痰,又吐秽物,生姜、半夏煮汤喝,不光能止呕,还能开胃。这两味药配在一起叫小半夏汤,出自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专治痰饮呕吐。
小半夏汤:姜半夏10克,生姜5克
10/姜之家族妙用汇编姜之家族
1、生姜
多加工成丝、片、末、汁来入菜,是炒、煮、炖、蒸、拌中不可缺少的佐料。生姜的运用范围是最广泛,我们常说的老姜,泛指生姜。
2、子姜
则是生姜的嫩芽,为时令鲜蔬,季节性强,可作辅料、腌渍成泡姜或切丝生食,如子姜肉丝、子姜爆鸭、泡子姜就是用子姜或泡姜作的。
3、干姜
是姜的干燥根茎,主温中,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主治脾胃虚寒、吐泻、亡阳、寒喘咳等症状。干姜在川菜中常用来煮汤食用。
醋泡姜的做法及吃法
1、生姜切片
2、把切好的姜片放到一个罐子里,倒入米醋或陈醋。
3、醋倒满,没过生姜。
4、取一小块保鲜膜,折迭成一小块。
5、把迭好的保鲜膜包裹在罐子口上。
6、盖上盖子,密封结实。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后就可以吃了。
食用方法:中医的养生经验,每天三片醋泡姜,每天2-4片,早晨吃最好,长期食用效果最好。
含姜的方法
将生姜刮去皮(姜皮属凉性),每天切四五片生姜(切得像厚纸一样薄,切得太厚,很辣),放在碗内。每天早上起来,先饮一杯开水,再用开水冲到盛有姜片的碗中消毒处理,然后将姜片放在嘴里慢慢咀嚼,含10~30分钟,将姜片咬烂,让生姜的气味,在口腔内散发,扩散到肠胃内和鼻孔外。
姜的二十种食疗功效
生姜甘辛而温,具有散寒发汗、温胃止吐、杀菌镇痛、抗炎之功效,还能舒张毛细血管,增强血液循环,兴奋肠胃,帮助消化。鲜姜可用于“风寒邪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止气、止呕、祛痰下气”。干姜适于“寒冷腹痛、中恶霍乱、胀满、风邪消毒、皮肤间结气、止唾血”。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用生姜治病的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
1、治呕吐不止
生姜汁一汤匙,蜂蜜2汤匙,加开水3汤匙调匀,煮沸后一次服下。
2、治风寒骨疼、关节疼
生姜、葱白各适量,捣烂炒热,用布包好熨敷患处,一日数次。
生姜数片放患处,用艾条灸之。
3、治胃病发作
生姜、桂皮各12克,加水适量煎汤服下,一日2次。
4、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生姜25克切碎,放在一个猪肚中,加水用文火炖烂,分数次食用。
5、治中暑昏厥
生姜、韭菜各适量,大蒜1头,共捣烂取汁灌服。
6、治急性菌痢
生姜25克,红糖50克,共捣成糊状,一日3次分服,连服数日。
7、治产后腹疼
生姜、当归各克,羊肉克,加水适量炖汤,分次服下。
8、治跌打损伤、腰扭伤
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9、治急性肠胃炎
生姜5片,茶叶20克,大蒜1头,捣碎,煎水调红糖适量饮下,每日3次。
10、治寒痢
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浓加半汤匙食醋,趁热饮服,每日3次。
11、治热痢
生姜4片,茶叶15克,黄连6克,煎水晾凉饮服,每日3次。
12、治疟疾
生姜4片,茶叶15克,煎水调红糖适量,趁热饮下,每日2次。
13、治晕车晕船
生姜1片贴于肚脐,外贴1张伤湿止痛膏,有明显的缓解作用。
14、治冻疮、冻伤
生姜适量捣烂,泡在适量的白酒中,取汁液加温擦拭患处,每日3次。
15、治脚汗太多
生姜15克,枯矾15克,熬水洗泡脚,每日1次。
16、治伤风咳嗽、虚寒久咳
生姜5片,加适量核桃肉、红糖捣烂食之。
17、治红白痢疾
生姜、绿茶等份,加水适量煎浓饮之。
18、治妇女虚寒腹疼
生姜、红糖适量煎水服用。
19、发汗解表、温肺止咳
生姜10片,茶叶7克,煎水趁热饮服。
20、治风寒感冒
生姜数片,白萝卜克,红糖适量,煎汤趁热饮下,出汗即解。
生姜6克,葱白5根,红糖适量,煎汤热服,对感冒初起或症状轻有效。
生姜90克,白萝卜60克,荸荠60克,捣烂取汁,分3次用开水冲服,每日一剂。
生姜6克,葱白2恨,大枣4枚,煎汤服用,对症轻无汗、身困者有效。
生姜5克,葱白1根,绿豆15克,萝卜30克,大枣4枚,煎水服用,每日3次,开水冲服,对感冒发烧、口渴而表未解者有效。
生姜、葱白各30克,食盐6克,白酒一盅。将生姜、葱白、食盐共捣成泥状,加白酒调匀,涂擦前胸、后背、肘窝、手心、脚心,对感冒身疼、关节酸疼、发热不降有效。
老姜10克煨热,切开擦百会、大椎或由大椎向下擦至命门,以皮肤微红为度,可消除恶寒怕冷、全身酸疼。
生姜在细菌作用下可发酵腐烂,产生黄樟素物质,能诱发食道癌、肝癌,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危害,故腐烂的生姜不能吃。
生姜克杂症
1、慢性胃炎
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
2、慢性萎缩性胃炎
生姜、木瓜米醋汤:生姜30克,木瓜克,米醋毫升,用沙锅炖煮,分次服用;
生姜米醋汁:生姜克切细丝,浸泡在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备3天后用,每日空腹时服用10毫升。
3、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猪肚、生姜汤:猪肚1只冼净,纳入切碎之生姜克,扎紧肚口,放置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肚烂,姜汁渗透到猪肚,食肚饮肠,每只肚吃3—4天,连服8—10只。
4、急性肾炎浮肿尿少
姜皮、冬瓜皮汤:姜皮6克,冬瓜皮30克、车前草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
5、受寒腹痛
鲜姜、白胡椒、红糖汁: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亳升冲。每日二次早晚。
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亳升煎开服。
6、腹泻
姜、炒鸡蛋: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毫升,每日一次。
生姜、茶叶汁:生姜、茶叶各9克,水亳升煎服。
7、风湿关节炎
生姜汁亳升,冰糖克,西瓜半个。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内,再搁水煮,每日半个西瓜,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此方以在三伏天为宜。
8、食物中毒
生姜、紫苏叶汤: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亳升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
9、中草药中毒
生姜汁:误食生半夏、天南星发生舌肿、喉哑时,取生姜汁6亳升,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
10、宫冷不孕
生姜、红糖羔:鲜生姜克,红糖克,将生姜打碎机打成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在月经期开始期用,每次1匙加亳升热开水,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禁忌房事。
11、恶心呕吐
生姜、橘皮汤:生姜9克、橘皮9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
生姜、半夏汤:生姜6克,半夏6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
12、妊娠呕吐
生姜、红糖茶: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姜、芦根汤:姜30克,芦根30克,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13、蛔虫性肠梗阴
生姜、蜂蜜茶:生姜汁10亳升,蜂蜜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2剂,连服5天。
生姜、蜂蜜茶:生姜克,将生姜捣烂加水毫升,煮沸3分钟,去渣取汁,蜂蜜亳升冲服,每日1剂。
14、阴痿
生姜、熟附、炖羊肉:生姜克,熟附片15克,羊肉克切片,文火炖服用。
15、肩周炎
老生姜50克,葱白30克,白酒15毫升,共捣烂,炒热或微波炉打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一日数次。
16、冻疮
生姜、胡椒、红糖汤:生姜10克,胡椒10粒,红糖25克,水亳升煎服。
干姜、红花、黄柏外用剂:干姜30克,红花30克,黄柏25克,加水亳升浸泡10小时,煎至毫升,去渣取汁,加95%的酒精毫升混匀,擦冻疮处。
17、骨结核
生姜汁外用方:生姜汁亳升,榨汁打榨汁备用,亳升加亳升开水,用毛巾浸湿,乘热熨患部。巾冷即换,以局部发热为度,一日1次。
18、疖痈
鲜姜、鲜芋外用方:鲜姜克、鲜芋头克冼净去粗皮,共捣烂如泥,再加适量面调匀,外敷患处,每日2次,每次敷1小时。
19、手癣
生姜、白酒外用剂:鲜生姜汁亳升,白酒毫升,将生姜汁倒入酒中泡3天后用,每日2次早晚擦患处。
20、足癣
生姜、食盐外用剂:生姜克切片,食盐50克,加水亳升放锅中煮沸,倒入盆中加水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患处,每日2次早晚浸泡30分钟,一般3—7次可治愈。
21、白癜风
生姜外用方:将生姜煨热后,轻轻擦患处,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日2次。
22、四肢麻木
生姜、陈醋外用剂:四肢循环不好,冷引起的四肢麻木,取生姜汁亳升,陈醋毫升,热水0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四肢,每晚上1次。
上面只是列举了一小部分可以治疗的疾病,姜最大的功效就是扶阳气,人体阳气足了,病自然就消了,大家一定要活学活用,不管遇到什么疾病,以不变应万变,这才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本文来源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如果喜欢我们的故事,就请点赞、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