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廊坊日报
手持乡村学校从教30年荣誉证书,一幕幕往事在我脑海中闪现。
年新年刚过,我向村党支部书记申请,成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的办学条件差,教室不够,就借用民房;桌凳没有,就拾砖头垒。为把台子垒牢固点,校长带领几位老师骑自行车到胜芳水泥厂买水泥,驮回学校。再到河边挖些流沙,按比例和好,抹在桌面、凳面上面。为使孩子们不受凉,我们就把废纸用水浸湿、打碎,再掺上白面打成纸浆,将其粘在桌凳面上。那时候的学校状况,真是土屋子,泥孩子。当时民办教师的工资是由村里和乡里筹,筹不上来,就拖欠着,一欠就是几个月,甚至一两年。有的民办教师养不了家,弃教下海经商。我们倒是干劲十足,那时候周六不是法定休息日,一周上6天课,周日学生休息,老师们还要到乡里开会。白天上课,晚上还要集体备课,抽出空来还要家访。
年,我考入文安师范。年,师范毕业时,正值第一个教师节,我们班有十几名爱好写作的同学被留在县教育局,一是整理县里河北省优秀教师事迹,二是编写《文安县教育志》,我也在其中。为了展示优秀教师风采,我们骑着自行车到这些教师家中和单位采访。我和刘胜林写的报告文学《园丁丹心》被收集在廊坊优秀教师事迹汇编《园丁丹心》里。分配时,这十几名同学大都留在了教育局,我主动到基层学校当教师。
当时德归中学的条件不怎么好,教室和宿舍虽是瓦房,但四面透风。尤其是教师宿舍在最北面,西面是一块荒地,房屋地基较高,有月台和台阶。屋里面是红砖墁地,一到冬天,地底下往上钻风,老鼠、蛇常常光顾。当时我嫂子在地毯厂上班,怕我受凉,用做地毯的下脚料做了一个厚厚的床垫,给我送到学校。在当时的环境中,这垫子确实起到了防潮防风作用。一天我晾晒被褥时,竟发现老鼠在床垫子里面做窝产子,有好几窝。原来我每天在与老鼠同眠。
年秋,我调到滩里中学,担任初二班主任。接班后第一节课是班会,正开着班会,一名学生推门就进来了,连个招呼都不打就大摇大摆地走到自己座位上。下课后,我找他谈话,他认为自己没做错。经过了解知道,这个班原来的班主任杨老师对工作负责,学生因上学晚了顾不上吃饭,他自掏腰包给学生买饭吃;下雨了,他把雨伞送给没带伞的学生;学生病了,医院自己花钱为学生看病。学生们习惯了他那“感情化”的管理方式,换了老师,换了另一种管理方式,一时接受不了。校长跟我说,不要操之过急,慢慢来。我向杨老师请教,抓住典型,各个击破,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他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大树特树好的典型,班风渐渐好转。
年秋季开学,我又当上一个新生班班主任,同时还担着初三四个班、初一两个班的政治课教学,一周20多节课。
在班级管理方面,我探索出目标管理模式,写成文章《目标管理在班级工作中的运用》发表在《中小学教育与管理》上,并获河北省首届班主任工作“一招鲜”二等奖。后有多篇论文发表在《廊坊日报》《河北教育报》《现代中学生》《中学生政治学习报》上。
后来,县教育局调我去局里,因为热爱基层教学工作,不愿意离开学生,我谢绝了。
如今,三十多年过去,当年我所任教的学校,盖起了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教研室、仪器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会议室、多功能电化教学室配备齐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应有尽有,教师的地位也有显著提高,我这个老园丁很欣慰。
何万志到学校与学生追寻往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