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多视频网站vip会员账号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4/116060.html图为校长尼玛(中)跟学生在一起。 玉树州民族中学供图 中新网西宁5月16日电题:青海玉树的“那些花儿”:千里求学十年收获“爱的教育”作者胡贵龙潘雨洁周瑞辰子下午四点,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民族中学的操场上书声朗朗,校长尼玛正在办公室和几名教师代表谈话,安排他们参加全州的教学经验交流会。“以前他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地震后跟学校一起迁到四川上学,”尼玛指着高一的班主任公保多杰说,“现在他又回到母校教书,一晃已经十年了。”年,玉树发生“4.14”强烈地震,该校余名师生整体转移安置到四川省都江堰市八一聚源高级中学,在不到三月内实现复课,之后的两年在那里学习、工作、生活。“为了继续中断的学业,学生和教职工们离开了熟悉的环境,迁往千里之外的四川。”彼时的尼玛并未料到,这样一次举校南迁的无奈之举,却在日后为学校发展注入新活力,更让刚刚亲历地震的孩子收获“满满的关爱和成长”。图为民族中学学生参加运动会。 玉树州民族中学供图“到四川之后,不仅教室里有以前没见过的白板、投影仪,学生宿舍蚊帐、暖水瓶、床单、脸盆一应俱全,连跟随学校搬迁的教职工家属,他们都替我们提前安顿好。”尼玛说。亲历过年“5.12”大地震,聚源中学遭遇过相似的困境,“他们把震后新建的现代化的学校完全交给我们,自己的学生却分散到各处。”该校的义举,尼玛一直深怀感激。“震前全校只有两个会用电脑打字的老师,”尼玛回忆,在四川老师的帮助下,他们逐渐学会投影仪、电脑,一改过去仅靠课本、板书的老方法,“学生们积极性高了,课堂效果更好。”教学进度不能耽误,但学校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