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目录内容提要特稿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王伟光(5)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超越理性主义的形式自由何以可能——马克思自由观的现代阐释王洪波严松(17)摘要:赋予自由以理性形式是西方自由观的显著特征。西方理性自由观始于霍布斯的契约式自由,后经卢梭改造为道德式自由。康德在启蒙精神勃兴之处着力呼唤人的主观理性觉醒,个体主观理性自由被推向至高位置。通过对启蒙精神的批判,黑格尔为人之主观无限制自由提供了客观理性规制,构建了凸显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实体性伦理世界。以“批判-革命-解放”为基本逻辑,马克思实现了对西方形式主义理性自由观的超越。关键词:自由观理性主义形式自由现实自由自由王国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社会哲学研究的方法论自觉——“社会事实”何以成为马克思社会存在论的中介概念吴辉(27)摘要:近年来,加强马克思社会哲学与西方经典社会理论的对话和比较,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社会存在”是马克思社会哲学理论的核心概念,“社会事实”则是涂尔干为其社会学确立的基础性概念。透过这两个概念,我们可以厘清两种不同社会哲学观的基本脉络。展开马克思和涂尔干的比较研究,辨析两者之间的思想关系,既是探讨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当代性的重要议题,也充分彰显出构建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哲学的方法论自觉。就理论层面而言,这一研究将有助于深化对马克思社会哲学存在论基础的理解,廓清唯物史观与实证主义的区别;就实践层面而言,这一研究将有助于夯实中国在解决社会分工问题、道德失范问题及社会治理难题时的思想地基。本文认为,将社会事实作为马克思社会存在论的理论环节和有待扬弃的中介概念,不但不会拉低马克思的思想高度,反而有助于马克思本体论话语和方法论话语的融通,更能彰显其内蕴的思想史效应。关键词:社会事实社会存在唯物史观实证科学方法论自觉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刘向的春秋学思想新探任蜜林(38)摘要:历代学者多认为刘向的春秋学为《春秋》穀梁学。从现存史料来看,刘向虽然提倡《春秋》穀梁学,但有兼用《公羊》《左氏》二传的情况。如何看待这种矛盾呢?刘向对于《春秋》三传虽然兼用,但目的并不相同。对于《左传》,刘向之使用仅仅出于史料方面的原因。对于《公羊》《穀梁》二传,刘向之探求则出于义理上的考虑。可以说,刘向虽然提倡穀梁学,但其目的并非是为了取代公羊学,而是为了补充公羊学。关键词:春秋学《春秋》三传公羊学穀梁学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哲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理学与三代之治——论黄宗羲思想中形上学、道统与政教的开展陈畅(47)摘要:当代学术界在黄宗羲思想研究方面有“守旧”与“开新”之辨,由此导致黄宗羲犹如“一人分饰两角”般在中国思想史上出场。事实上,黄宗羲在中晚明心学内部获得思想创新的动力与资源,其思想代表着明清之际哲学转向的心学路径。而问题在于,人们对于这种转向较为陌生,这是近代以来黄宗羲思想研究中存在诸多割裂的根本原因。通过对比王阳明和黄宗羲对三代之治的不同构想,厘清黄宗羲针对晚明以来的形上学与政教困境提出的解决方案,是重新评估心学与明清之际思想转型之关系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关键词:理学三代之治明清思想转型作者单位:同济大学人文学院王弼“物之极”辞例考释贺敢硕(58)摘要:王弼在以注释形式表达哲学思想时,其对概念术语的拣选、运用具有清晰的系统与脉络,这尤其体现在他意图在无形无名者与有形有名者之间建立一种联系的理论视野上。“物之极”这一术语在王弼的哲学思考中具有特殊的表达作用,它能够在政治秩序的论述语境里将问题意识延伸到“物”的心性维度,成为联系“道”与“物”的中介,并以多种形式落实为王弼在性命基础上演绎的“成物”的政治规范性。而这些内容也体现在王弼对“玄”“一”“理”等辞例的解释中。关键词:物之极极太极一玄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青年黑格尔的劳动思想研究张东辉(72)摘要:青年黑格尔的劳动概念是与意识、市民社会和伦理生活密切关联的实践概念,在他创建其哲学体系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他将劳动与人的自我实现关联起来,在个人劳动和普遍劳动的关系中探讨劳动的社会化和人自身的社会化问题。他以生产方式为标志来划分社会形态,并揭示了劳动分工和机器大生产带来的异化问题,但他同时又十分看重工业社会和商业文明给人的发展和自由带来的契机。此外,青年黑格尔还从劳动中看到了主客统一、个别性-特殊性-普遍性的统一等辩证法思想,这为其后来成熟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劳动人的实现异化辩证法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折中主义与柏拉图的权威——理解中期柏拉图主义的两种策略罗勇(83)摘要:在古希腊罗马哲学领域中,中期柏拉图主义因策勒关于折中主义的研究而受到低估。策勒是从哲学学说原创性的角度入手的,他认为中期柏拉图主义处于哲学创造的低潮期,在哲学史上价值不大。然而,如果我们考察中期柏拉图主义评注实践的方法论核心,则“柏拉图的权威”就会成为一种理解中期柏拉图主义的新视角。在这一视角下,中期柏拉图主义者认为,柏拉图及其哲学是正确的,也就是说,柏拉图的哲学不仅不会受到怀疑派的批评,还是衡量其他哲学的标准。关键词:中期柏拉图主义折中主义柏拉图的权威策勒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博雅学院人是逻各斯的动物吗——海德格尔与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关系再反思冯嘉荟(91)摘要:海德格尔前期哲学与亚里士多德哲学密切相关已成为学界共识,但海德格尔是否是亚里士多德主义者,这一点尚存疑问。通过对—年间海德格尔的亚里士多德解释的研究可以看出,勾连两位哲学家的不是“实践”和“明智”概念,而是“逻各斯”。海德格尔通过把“逻各斯”阐释为“有所指明地让看见”,揭示了真理作为此在领会活动的原初意涵。根据这一解释,比命题真理更原初的是此在的在世生存及其开展,它先于主体-客体、实践-理论的区分。由此,实践领域的哲学意义被大大凸显了。但是,海德格尔对“逻各斯”的阐释不是对亚里士多德和古希腊世界的回归,而是背离。关键词:逻各斯实践哲学他者与自身现代性作者单位:巴黎第一大学哲学系伦理学人工智能有资格成为道德主体吗吴童立()摘要:当代关于人工智能主体性的讨论主要有传统观点和非标准观点两种不同的立场。前者对心灵的本体论要求过强,其中的主观现象性和内在意向性对于主体性概念并不是必要的;后者对于智能的要求则过弱,应该添加概念化能力、因果推理能力、反事实思考能力和语义能力等高阶智能要求。根据丘奇-图灵论题的一个扩展,对满足主体性要求的人类核心能力的操作性描述表明,它们对人工智能而言是原则上可实现的,那么人工智能就有资格成为一种类人的而非拟人的道德主体。作为道德主体,人工智能需要植入一种关系性法则。关键词:人工智能道德主体第一人称本体论关系性法则作者单位: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科学技术哲学何谓内在属性何朝安()摘要:当代哲学诸多领域里的“内在主义-外在主义”之争几乎都预设了一个具有相同结构的基本论题,并面临某种共同的核心困境。解析这一论题并应对相关困难的关键是对内在属性给出严格界定。首先我们对两个经典的内在属性理论的要旨及其困难进行分析;然后从专有属性和必然属性两类独特的内在属性切入,以刘易斯理论的基本观念为基础,提出一个新的内在属性概念分析模式;最后我们以语义内在论-外在论之争、真实变化-剑桥变化之区分为例,展示此方案所具有的理论价值和运用前景。关键词:内在主义内在属性复制品作者单位: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学术活动首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30人论坛”综述员俊雅()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