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去世29周年,一生一世一双人,这是

北京皮肤科哪家医院好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春天到了,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看花的主人已经走了,走了十二年了,离开了我们,他不再回来了。你不是喜欢海棠花吗?解放初期,你偶然看到这个海棠花盛开的院落,就爱上了海棠花,也就爱上了这个院落,选定这个院落,到这个盛开着海棠花的院落来居住。你住了二十六年了,我比你住得还长,现在已经是三十八年了。

上面这段文字出自当时已84岁高龄的邓颖超之手。

晚年邓颖超

年4月,中南海西花厅海棠盛开之际,邓颖超睹花思人,写了这篇散文,题为《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怀念逝去12年的周恩来。

在写完这篇散文的4年后,年7月11日,邓颖超去世。

根据她生前的嘱托,人们用年装盛周恩来骨灰的那个骨灰盒,盛装着她的骨灰,运到海河,将其撒在16年前抛撒周恩来骨灰的同一个地方。

他们一同为革命事业奋斗过,一同对理想与信念孜孜追求。邓颖超用自己的一生,与周恩来演绎了什么是矢志不渝,生死相随。

今天是邓颖超逝世29周年纪念日,我们借此,温读一下周总理和邓大姐的感人故事,用来表达内心的敬意和哀思。

相识相知

年,“五四运动”爆发,21岁的周恩来此时正在日本留学,听闻消息后,他毅然回国,投身到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去。

和周恩来一样,此时正在天津女子师范学院读书年的邓颖超,也参加了五四运动,并成为天津女界学生运动的风云人物,这一年,她才15岁。

周恩来和邓颖超

学生运动的初期,男女学生组织是分开的,但随着爱国运动的发展,为了加强斗争的力量,学生运动的骨干学员们打破了男女界限,建立了统一的组织。

某一天同学们召开群众大会,抗议山东军阀杀害一名爱国志士。坐在台下的邓颖超被同学告知,那个坐在大会主席台上,带着一顶鸭舌帽,穿着一身绿不绿黄不黄的衣服的青年就是周恩来。

这是邓颖超第一次见到周恩来,看他举止儒雅随和,谈吐不凡,邓颖超对周恩来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年9月16日,周恩来、邓颖超等天津学界男女精英各10人,在三戎里成立了天津爱国运动的核心组织——觉悟社。也就是在这里,邓颖超和周恩来彼此间有了一定的接触。

为了探索真知,年11月7日,周恩来赴法国留学,而邓颖超在天津当教员,为了觉悟社的工作二人经常通讯。

后来在信中,周恩来隐约透露出心里的爱意,但邓颖超并未相信他的话,因为她有一位女同学也在法国,而且此时这位女同学和周恩来之间有些许微妙的关系。

陆续的联络中,周恩来坦诚相告,说他和那位“女同学”政治思想不合,早已分道扬镳。在信中,周恩来不再遮遮掩掩,直接表明心意,并催促邓颖超表态。而邓颖超却一直回信不紧不慢,也没给他一个正儿八经的答复。

在欧洲将近4年的时间里,周恩来给邓颖超写了多封信,也就是说平均不到一周一封。文字恐怕是人类最美丽的发明,它催生并记录了无数美好的爱情,凡人如此,伟人亦如此。

年的某一天,邓颖超再次接到周恩来的来信,信中夹着一张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像的明信片。在明信片背面的空白处,周恩来写道:“希望我们两个人将来,也像他们两个人一样,一同上断头台。”

面对这封信,邓颖超心跳加速,懂得了周恩来的感情,于是她没再矜持,明确回复周恩来后,确定了关系。

相恋相伴

年9月,周恩来回到国内,负责国共两党的统战工作。因为工作繁忙,他并未先去见心心念念的邓颖超,而是直接到了广州,着手广东区委和黄埔军校的相关工作。

期间,周恩来一直给邓颖超写信,向她求婚,很快,邓颖超答应了他的求婚。

年夏天,周恩来和邓颖超经党组织同意结为夫妻,并将邓颖超调到广州工作,在周恩来领导下的广州区委担任妇女工作部部长。

同年8月8日,周恩来和邓颖超结婚了。原来他们不准备举行什么仪式,也不准备设宴请客,一切从简。但黄埔军校的许多同事知道了这件事,非要见一见新娘子,还闹着要他们请客。

当天在广州广卫路的太平餐厅里,周恩来和邓颖超邀请朋友们一起吃了顿饭,就算把婚结了。

结婚后不久,邓颖超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当时是何香凝的秘书,一心一意要把工作做好,所以自己跑到街上买了一些中成药,想把孩子偷偷打掉,结果一个人痛得在床上直打滚。

周恩来知道此事后,发了很大的火,说:“你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孩子不是你一个人的,是我们两个人的后代,你应该跟我商量,这是我们两个的大事,你为什么不跟我商量?”

后来邓颖超回忆此事,说她是第一次看到周总理发那么大的火,现在想起来,那时也是太轻率太幼稚了。

没多久,邓颖超又怀上了第二个孩子,预产期在年3月,之前周恩来已赴上海工作,邓颖超的母亲来广州陪她分娩。3月21日邓颖超生产,但因为胎儿过大又是难产,生了三天三夜也没生下来。最后医生动用了产钳把孩子夹了出来,婴儿的头颅受了伤,刚生下来就夭折了。

此后,邓颖超因为再没有怀上过孩子,在夫妻二人心中,多少是有些遗憾的吧。

此后的岁月里,二人相互依偎着,搀扶着,一起走过南昌起义、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峥嵘岁月,见证了新中国的成立。

在颠沛流离的革命生涯中,邓颖超从未觉得辛苦,正如她所说:“和爱的人走到哪,哪里就是家。”

新中国成立后,辗转大半生的周恩来和邓颖超,终于有了一个相对安定而长久的家——中南海西花厅,也拥有了一段平静温馨的生活。

周恩来和邓颖超都是爱花之人,以花寄情更是他们生活中共同的雅趣,河北田间的野花、山城重庆的水仙、北京香山的枫叶,都曾被他们附在传情的鸿雁锦书中,飞越万重山水遥寄思念。

那些日子里,人们经常会看到周恩来和邓颖超携手漫步于海棠树下,春天赏花,秋天摘果,真是好不惬意。

诀别相思

年,周恩来已经年过古稀,时光不仅侵蚀了他的容颜,也慢慢地侵蚀了他的体魄。他的心脏病时常发作,后来又患了癌症,可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

邓颖超痛在心里,却不能打扰、不敢阻扰,因为她深知压在丈夫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她能做的,有默默地陪着他,尽量给他以安慰和温存。

年11月,刚刚经历了一场大手医院病床上。医院来看望周恩来,给他读文件,陪他聊天,为他削苹果,医院里度过了一个安静的金婚纪念日。在生命的最后几天里,周恩来曾对邓颖超说:

"小超啊,我肚子里装着很多话没有说,现在来不及了"。

年1月8日早上,医院通了电话,询问过周恩来情况后,说自己早晨在家吃饭,医院。可电话刚挂半小时后,医院打来了电话,焦急的告知周恩来情况不对,医院。

邓颖超意识到,最后的时刻到了。医院,下了车后一路跑到病房,想要见周恩来最后一面。可等她进了病房后,突然傻了眼,医护人员、工作人员都站在旁边低声的哭泣着。来迟了!没来得及跟丈夫作最后告别的邓颖超一下子倒在周恩来身上,边哭边喊,“恩来!恩来!”

年1月8日早上9点57分,监视器上画出了一条直线,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病房里原本隐忍的哭声顿时成了一片号啕,邓颖超哆嗦着双手摸着周恩来的面颊,轻轻地吻了一下他的额头,无限哀伤地哭着:“恩来,你走了……”

革命前驱辅弼才,巨星隐翳五洲哀。

奔腾泪浪滔滔涌,吊唁人涛滚滚来。

威德在民长不没,丰功垂世久弥恢。

杰诚与日同辉耀,天不能死地难理。

追悼会过后,邓颖超坚持按照周恩来的遗愿,亲手奉上周恩来的骨灰盒,拜托飞行员将骨灰撒向他热爱并为之操劳一生的祖国大地。

后来的日子里,邓颖超一个人守着西花厅,守着周恩来最爱的海棠花,守着他们的家,守着他们的爱情。

16年后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竞放,西花厅的海棠花又盛开了,可看花的主人已经不在,独自守候西花厅的女主人也悄然离去。

周恩来和邓颖超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从青丝到白头,从少年到迟暮,从山河破碎到国泰民安,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并在其中力挽狂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没有子女,把全部的爱都献给了彼此,献给了脚下“爱的深沉”的土地,献给了中华亿万儿女。我们都是他们的孩子,应当不忘他们毕生的心愿,延续他们千古垂范的精神品格。

今天,中华奋起,腾飞世界!他们一定也在注视着!

永远怀念周总理和邓大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fz/1018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