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军集结号紧急吹响,茸军突击队利

北京白癜风治疗的费用 http://www.jk100f.com/

疫情突发,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紧急吹响了“荣军集结号”,66名退役军人从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迅速集结,组成了松江区退役军人志愿者“茸军突击队”,像一把“利剑”刺向病毒,他们进驻“方舱”、守隔离点、护居民区,奋勇投身到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战“疫”中。

图说:“茸军突击队”进驻“方舱”、守隔离点、护居民区,奋勇投身到疫情防控“动态清零”战“疫”中。松江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供图(下同)

“特战排”特给力

4月15日,根据区委组织部要求,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多名报名参加志愿服务的退役军人中遴选37名,组成“特战排”,紧急开赴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某一生活园区执行防疫任务。

来自区区级机关工作党委的隋锡联,是一名转业不久的正团职军官。作为“茸军突击队”领队兼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他,将37名退役军人划分为8个战斗小组,小组长清一色的是中共党员,每天再忙再累,也始终坚持每日工作例会,分析情况,布置任务。

4月18日晚上,“茸军突击队”临时党支部决定由来自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江传义,带领8名小组长,作为打头阵的先锋,率先进入园区内部“小阳人”居住点,也就是阳性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集中居住的核心区,分发药物。任务完成后,得到了园区指挥部的高度肯定,一致评价:有素质、很坚定、特给力。

退役军人王军,4月初已在沪松公路伯豪检测实验室当志愿者,在任务即将结束时,又积极响应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招募令。当工作人员得知其母亲在同一园区工作、不幸成为一名阳性确诊者的信息,想劝他全力照顾家庭时,王军毫不犹豫地说:“我是退役军人,迎难而上是对母亲辛苦为家的最好报答。”王军的选择,代表了松江37名退役军人志愿者的选择。

4月23日至27日,是抗疫清零攻坚最艰巨、最吃紧的关键阶段,主要任务是快速转移核心区内“小阳人”。虽然事前大家都做足了功课(通过穿戴防护服具、危险情况处置等考核),但真正直面“小阳人”的时候,心里还是有点恐慌的。但大家一往无前,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转运任务。

图说:志愿者顺利完成了转运任务

“先遣队”挑重担

坐落在小昆山希望工程培训基地的“方舱”医院,是松江区退役军人志愿者“茸军突击队”出征的首战医疗点。4月7日,应上级需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从首批报名的名志愿者中,挑选了9名退役军人组成“先遣队”,他们中有工程师、经理、司机等,队伍由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副主任陶吉伟带领。

到达目的地的第一天,他们在医护人员的督导下,开展了为期2小时的防护服穿脱及相关业务培训。紧接着,还练习防护服穿脱、打扫卫生、安装床铺、消杀环境、分发药品,一直忙到第二天凌晨3时,躺在床上休息不到4小时,上午8时便迎来了首批隔离人员。他们立即投入到发放早餐、分发药物、消杀被褥、发放午餐、搬运物资、整理物品、发放晚餐及为新入住隔离人员办理登记并发放物资等工作中。

当天晚上,陶吉伟彻夜未眠,爱人在单位忙于疫情防控工作,自己为了进“方舱”,只能把两个孩子托给年迈的父母,他没有任何怨言。考虑到工作量大,他和退役军人老党员、来自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的高级工程师刘强商量后决定,从第二天开始分成两组,5名党员先上。

经与驻点负责人商量,志愿者每天三班倒,5名党员组成A班,上早班和夜班,另5人组成B班上中班。频繁地出入方舱,忙碌的身影,贴在“大白”上的“退役军人志愿者”LOGO格外醒目。

4月21日,新招募的11名退役军人组成了第二批志愿者,接续“先遣队”的工作。他们来到方舱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要适应厚厚的防护服。由于任务重、时间紧、节奏快,志愿者们每次进舱工作都会湿透一套衣服,有一次接连几天的暴雨,让志愿者的换洗衣服存量告急。面对这样的难题,志愿者们想出了一个“妙计”——利用晚上睡觉时间,把衣服捂在被窝里用体温将其捂干,这样,第二天进舱工作的时候就能穿上干衣服,也能更利索地搬运成箱的物资。组长高伟萍总是一副“热心肠”:对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他耐心倾听,积极协调地方、整合多方资源加以解决,还为特殊群体(少数民族、婴幼儿、在校学生)提供餐饮、日用品及网络课辅导等个性化服务。

方舱内有一阳性确诊者老袁,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现年63岁,也是一名退役军人。在陶吉伟的影响和带动下,他主动请缨,发动几名“阳人”退役军人组成“方舱”内的志愿者队伍,自愿承担起“方舱”内部的服务性工作和思想疏导工作。

图说:上海退役军人志愿者

“尖刀班”连轴转

在松江区九亭镇九新公路号隔离点,由退役军人组成的“尖刀班”,成为插在抗疫前沿阵地上的一把利刃。

党员张洪波担任组长,他来自河北石家庄,退役后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长途货运司机,往返于上海和青岛之间,过上了以车为家的“旅途”生活。疫情袭来,他被封在物流园区,无意间看到了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的招募令,一种发自内心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于是他主动报名,与其他7位战友一起组成了又一支“茸军突击队”。

4月12日,他接到了九亭镇政府的通知:立即组织4名队员前往隔离点支援。在小组群内简短讨论后,张洪波制定出最公平也是最节省时间的“作战方案”:谁离得近,谁就去。他和高峰、金永平、何超4人分别前往任务地点,进入闭环管理模式,开始了新一轮的战斗,他们当起“外卖小哥”“检测员”“搬运工”“保安”等多重角色,学会了多门“手艺”。像陀螺一样连轴转,不知不觉地干了一个月。

图说:志愿者当起“外卖小哥”“检测员”“搬运工”“保安”等多重角色,学会了多门“手艺”

有一次,“尖刀班”接到紧急通知,需要派一名志愿者去另外一个隔离点执行保障任务。高峰抢先出战,徒步3公里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并圆满完成任务,第二天又徒步返回。大个子金永平进进出出搬东西都猫着腰,生怕顶破帐篷。每次转运车来,金永平总能第一个发现目标,拿起大喇叭冲着驾驶员宣读他的“三个一下”:先在路边停一下,转运名单对一下,进来之前喷一下!

最年轻的何超是“95后”,他主动承担起每天的夜班。每次看到他的青黑眼圈,战友们过意不去了,驻地领导也建议他轮班,他却执拗地说:“我在部队是仪仗队员,干的就是站岗的哨兵,专业对口,请放心。”

面对艰苦的环境,他们4人挤在一个集装箱里,一起吃一起睡,共度难关。前不久,高峰、金永平、何超3人向临时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新民晚报记者江跃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fz/102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