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瑶海区红光街道解锁小区治理提升密

小区党员担任红色小管家,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居民自治实现共建共享,这是合肥市瑶海区红光街道在实践中探索到的一组小区治理提升“密码”。

同向协同,解锁治理“长效密码”

“多亏了老戴,帮我协调下水道堵塞的问题,终于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说起小区红色管家戴昭贵,家住化工西村的杨勋芹赞不绝口。

网格共治委员会成员、红色小管家、党员志愿者,戴昭贵在小区里拥有多个身份。退休后,他响应组织号召,继续发光发热,以无私奉献的精神服务居民,成为街坊邻居的好帮手,在群众中建立了组织关怀的好口碑。

按照“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原则,红光街道组建包括物业、红色小管家、楼栋长、党员群众志愿者在内的小区联合治理队伍,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同时,依托社区党群议事会、每周物业“项目接待日”,聚焦物业矛盾、文明创建、平安建设等问题,先后完成3处老旧小区改造、6处非机动车充电桩建设、1处健身设施设置、47处楼栋外立面改造工作,及时排查解决群众遇到的烦心事揪心事。

精准帮扶,解锁群体“解困密码”

“真的太感谢了,有了护理床我就能更好地照顾老伴了!”看着志愿者们忙前忙后安装护理床,沈光霞和老伴陈世沛露出笑容。

沈光霞告诉记者,平常自己一个人照顾老伴,感到很吃力,一直想要个护理床。上个月,社区志愿服务队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二老的情况,随即联系社工站,经过多方对接,解决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困。

在红光街道,这样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共有12支。志愿者们日常走访,及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fz/121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