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罗山笔会ldquo豫宛香杯rd

点击下面蓝字链接打开征稿启事

附:“豫宛香杯”——红罗山笔会征稿启事

我在寅时写下的思念

高明申

礼拜天早上,我给母亲去了电话。

“妈,今早晨又去做礼拜了吗?”自从父亲十多年前去世,母亲在悲痛中走出来后,信耶稣,一直是她不小的精神支柱。

“没去。”母亲的声音很小,内向的母亲声音一直不大。

“下雨了?老家,”母亲没去聚会,我是怀疑天气的原因,或母亲睡大意了。

“没下雨,”母亲在电话那头弱弱地说着。

“您怎么了?怎么没去?”我的语气略显着急,估计有事。毕竟母亲八十多了。身体一直不是很好。

“不知怎么弄的,脚肿了。昨天小可爸(我妹婿)医院查了。没事,你不要担心”母亲这句话显得很轻松,我知道这是她故意抬高的嗓音。

我匆匆挂了电话,给我妹妹打了过去,妹妹说:片子上确实没有什么,医生说没事,什么药都没开,就让回家了。

这就是西医与中医的区别,西医是看仪器看指标判断结果,而病人确实不舒服,身体已出现症状。医生却说没事。这就需要医生用辩证论治、望闻问切的方法来了解病人的身体状况,做一个综合判断。

凡事关键还要靠自己,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母亲八十多了,身体气化功能不好,脾肺肾三者功能失调,导致体液不能代谢排出体外,泛滥皮肤所致。我立即从网上购买了藏红花艾草足浴粉,并叮嘱妹妹告诉母亲饮食及保健身体几个常用穴位。当时松了一口气。

虽然白天,有一搭没一搭给母亲打个电话,聊几句问问她情况。可是,这十来天我一连失眠,每天三四点钟就醒了。无不担心母亲的身体,因为疫情的原因,两个春节没回老家了。妹妹说,母亲的身体是每况愈下,明显不如去年,背更加驼了,吃的太少,反应很是迟钝,右手越发抖得厉害,而作为儿子的我,一点事情也做不了。要我这样儿子有何用?养儿防老,养儿防老,我却帮不上半点忙。

本打算今年春节回去,商量着把母亲接到北京,过一段时间,母亲最后一次来北京的日子,还是五年前我生病的时候,母亲独自一人做高铁来照顾我的小家。没想到母亲未曾一个人做车,走那么远路。当时,好友董宏阳去车上接我母亲时,看到母亲瘦弱的两腿之间放着一塑料桶老家的柴鸡蛋,一只手握着桶把,那种紧张害怕的神情,不觉间我的泪水无声滑落。那一路对母亲来说,是何等漫长?她的心情是多么不安?她不知千里之外儿子的身体情况。

今夜我又一次无眠,离家北漂二十多年,为了自己的小家,不曾照顾父母,何谈孝敬?

父亲在世的时候还好,互相照应。这几年,母亲的身体渐渐衰弱,我却无法去照顾她老人家。能做的只是每天一个两个电话,有时太忙就忘记了。只要能听到母亲的声音,我心里就踏实些。

母亲,她就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的大多数女性一样,她不识字,不会讲什么大道理。她只能用她自己的方式来希望她的子女的家庭一切安好。我的母亲每周一三五下午一点半到三点钟,和庄里其她老人到礼拜堂(就是我们庄上一个五保户老人去世后,空闲的两间屋子)聚会祷告,祈祷各自的儿女平安无事。

然后,每个周日夜里四点钟,准时到达礼拜堂,比我们上班打卡还准时。不分寒来暑往、刮风下雨。我多次叮嘱她,冬天夜里太冷了、天又黑,就不要去了。母亲不肯,我只好作罢。

过去的一幕幕,我越想越难合双眼,往事如电影般在头脑中呈现,历历在目,恍若昨日,想停下来都不可能。

记得有一年春节前,车开到山东哪个服务区时,我电话告诉母亲,晚上我们到家,当天晚上在县城,同学接风。那天晚上就没回老家,直到第二天才回老家。整个春节阖家团圆,母亲很是高兴。春节过后我返回北京已开始上班,我的侄女有一次和我通话告诉我:春节前,那天晚上我说回去,结果没回,母亲跪在床头祈祷一夜,希望主–––耶稣,保佑我们一家路上平安。侄女叮嘱我以后不要那样了。当时,我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母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她认为我没回去自有没回去的原因。母亲不会打电话,只会接,她为什么不去找别人帮一下忙呢?我当时不解。

母爱的方式不一样,有的浓烈、有的平淡、有的含蓄,可主题一样,都是为子女默默付出。

人的衰老、疾病是无法抗拒,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举箸吃饭已不方便,常常拿东忘西。

一生面向黄土背朝天的母亲依然闲不住,不同的季节,在房前屋后她总会种点蔬菜瓜果、绿豆、蚕豆等。能存放的她总给我们留一些,让我带回北京。

这几年春节没有回家,也无法带母亲去检查身体,上些年没疫情的时候,每次春节带母亲去查一下,妻子和我心里稍微的平衡好受些。这几年都是老家的妹妹哥哥照顾母亲的主要生活。妹妹做的更多些,想来真是惭愧至极。我拿什么去报答妹妹哥哥他们的恩情?

躺在床上的我,辗转反侧,一看钟表,此时又一个寅时,在黑夜里出现。

老家的母亲,此刻睡得可香?老家的夜风是否那么寒气逼人?今夜她的被子是否盖好?肩颈处是否没有盖严实?床上的电热毯温度是否合适?夜里母亲起夜,是否顺利?头天晚上,我叮嘱她要好好泡脚,不知泡了没有?

小时候,一年四季,尤其是冬天,每晚父母亲都会给我们盖好被子,掉在地上的棉袄棉裤,生怕惊醒我们,母亲总是悄悄捡起,压在被子上面增加热量,让我们睡一个暖和觉。

想想老家的母亲,偌大的房间,母亲瘦小的身子,蜷缩在床的一角,被子若没盖好,只有冻醒了,母亲才能有所察觉。反应迟钝,体感对热凉已经不太敏感。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无能为力。

想着念着,不觉间泪流满面。

现在虽是春天,还是乍暖还寒,待到山花烂漫,疫情过去,我回老家,接我母亲来京相聚。

作者简介:高明申安徽泗县人,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员,从事杂志、图书发行工作,在人民武警出版社《橄榄绿》,金盾出版社《百姓生活》等杂志均有文章发表。

河南豫宛香酒业有限公司位于河南邓州市,公司遵循“诚信、互利、创新、和谐”的企业理念,酿造技术师承祖辈(十四代传承做黄酒)兼采百家之长,秉承千年传世酿造工艺,以丹江水系深层优质水源和南阳所特产的优质红酒谷、糯米为原料,辅以精选自《本草纲目》中强身健体配方药食同源的中药材制成的百草麦曲,经精心手工酿造,以独特工艺自然发酵,千日窖藏而成。先后结合当地特产红酒谷开发了红曲红酒谷黄酒,月季红酒谷黄酒,玫瑰红酒谷黄酒,枸杞红枣红酒谷黄酒等,安全、自然、绿色、健康,满足不同的消费人群。高中低档黄酒产品线丰富:既有适合中老年人饮用的经典养生黄酒,也有适合年轻一代的时尚饮料型黄酒白鹿微醺等,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年、年被河南省黄酒协会分别授予“红谷奖”“金谷奖”。年获得“世界美酒特色产区”成员单位证书。年、年被河南省酒业协会黄酒委员会分别评为“优秀会员单位”“先进单位贡献奖”。

董事长陈涛黄酒世家第14代传人,系中国黄酒国家评委,中国酒业黄酒协会会员,国家一级酒体设计师、国家二级品酒师、国家二级酿酒师、河南省黄酒行业技术能手、食品工程专业领域高级工程师、目前兼任河南省酒业协会黄酒委员会副会长,南阳市黄酒协会副会长、邓州市黄酒协会副会长。

长按左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fz/9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