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黄玉

在中国古代的玉石界就有“一红二黄三墨四羊脂”一说,它一方面从颜色上突出了和田玉的等级,另一方面也从“物以稀为贵”的角度作了一下排序。东汉文学家王逸在《玉论》中描绘新疆和田玉的颜色:“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截脂,墨如纯漆,谓之玉符。而青玉独无说焉。今青白者常有,黑色时有,而黄赤者绝无”。抛开“红玉见籽,价值连城”的红玉不说(本人一块也没见过,红沁的籽料倒是见过一点),今天单单说说新疆和田玉中的黄玉。

图一和田黄玉籽料原石

新疆和田玉按照玉种划分四大主色玉,即白玉、青玉、黄玉、墨玉。青白玉介于白玉河青玉之间,碧玉介于青玉和墨玉之间,唯独黄玉,稳重高贵,卓尔不群。

图二和田白玉

图三和田青玉

图四和田黄玉

图五和田墨玉

年的中国玉石文化,织绘了一条色彩斑斓的玉石长河,和田黄玉就像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星,从古至今,它依然光彩依旧,从不曾的光阴的交替流逝中失色。黄玉,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厚实的黄,总能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和勇气。“古来金玉系良缘”,黄玉似乎融合了金与玉的天性,使其具备了更深的中国古典文化的底蕴。

图六金玉良缘

图七金玉良缘

曾听一个老玉雕师傅说过,新疆黄玉只有籽料中产出,山料里出的都不是真正的黄玉。我无法去考证这话的真假,但一个在玉雕行业里混迹了近50年并且靠着琢玉为生的人来说,话还是有些分量的。因为他曾经对我说过他见过的能称得上羊脂白玉的和田玉大小加起来都不超过五块。我相信他不是谦逊,而是本着对和田玉的理解和认知。

图八和田黄玉

黄玉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和阳起石,以透闪石为主,含量99%以上,质地纯正。黄玉的颜色从淡黄色至甘黄色,色淡者居多,黄色浓艳者极为少见。和田黄玉的颜色说句中肯的话,那是骨子里就带的,也就是原生的,致色元素是以二价铁离子为主,在成矿过程中,二价铁离子转化为更为稳定的三价铁离子,颜色正而不邪,黄玉传统的形象描述为:鸡油黄、栗子黄、梨子黄、蜜蜡黄、鸡蛋黄、葵花黄、黄花黄、米色黄、黄杨黄等等,色彩浓重的鸡油黄、栗子黄为黄玉中的极品,古人以“黄侔蒸梨”者来形容颜色稍淡的新疆和田黄玉。通俗点说,杀鸡的时候,我们仔细观察一下老母鸡肚子里的鸡油,那种温温的,油油的,酥酥的,糯糯的感觉,就是最好的和田黄玉了!

图九,和田黄玉雕件

年国家重新定义了和田玉的概念,因此,黄玉现在不仅包含且末地区产的黄玉,出产地还有新疆的若羌、青海的格尔木、辽宁的岫岩。没办法,这是市场的需求!自古身为新疆和田玉中贵族的黄玉,它的身份以后只能依靠真正的玩玉的老鸟去确定了。现在市面上,称为黄玉的有新疆若羌、且末、策勒一代矿山出的“黄口料”,辽宁岫岩出的老黄玉,甚至还有冒充和田黄玉的黄沁籽料。

先说说黄口料,黄口料的成分也是透闪石和阳起石,从玉石成分上划分为软玉,和田玉的一个家族成员,是近些年才出现在市场上的,在古代没有黄口料一说。从古至今,和田玉的玉种按照颜色分为白玉、青玉、黄玉、墨玉,更细致点分增加了青白玉、碧玉、糖玉。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准确、更科学地划分黄口料呢?现在国家权威鉴定机构已经把黄口料划分为黄玉了,但笔者并不认同,我相信,圈子里的人也不认同。先说说黄口料和黄玉的区别,黄口料是青中泛黄、绿,脆性大而韧性差,雕件作品必须要经过高抛光才能掩饰其油性的不足,而和田黄玉是油黄的,色正质纯,光泽柔和,韧性极佳。因此笔者认为,黄口料的身体里流着青玉的血统,确切点说,是“黄绿色的青玉”。

我们都知道新疆和田有黄玉,可名贵的黄玉极为稀少,许多人终其一生也难得一见。难道就因为稀少、看不到就放弃它了吗?国家不允许,商人们不答应!于是玉商们找到了官员们,关起门来好个嘀咕,最后达成了一致:国家权威鉴定机构把黄口料划为黄玉了。信不信就是你自己的事情了。不服气?“假一罚十”是玉商们一边摇着鉴定证书一边嘴里天天念叨的话!!!

图十黄口料

图十一黄口料雕件

我们一些人收藏和田玉,一些人投资和田玉,如果单纯从收藏的角度看,那当然是血统纯正的新疆和田黄玉了,但如果从投资角度看,黄口料也是不错的一个选择,虽然它在总体品质上不如黄玉,但也是比较难得的一个和田玉品种,而且产量少,资源也不多,加上现如今市场价位还不很高,自身应该具备很好的投资潜力。

图十二黄口料手镯

再说说辽宁岫岩河磨玉中的老黄玉。它的主要成分也是透闪石和阳起石,按照成分划分呢,也是软玉(和田玉),按照颜色划分呢?嘿嘿,堂而皇之地地当上了被冠上了“和田黄玉”的美誉。但是它的品质和新疆黄玉绝对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别的不说,单从成分上来说,新疆黄玉透闪石含量那是99%以上啊,而岫岩的老黄玉呢?透闪石含量才仅仅90%左右,“色正质纯”四个字只能望其项背了。和田黄玉温润、细腻,敲击声若金磬,余音悠远;老黄玉就差很远了。

图十三岫岩河磨玉

图十四岫岩老黄玉

不管怎么说,新疆黄口料和岫岩河磨玉中的老黄玉都是大自然的馈赠,无论好和坏,我们都能从内心慢慢去接受,我们不能接受的就是“偷梁换柱”和“狸猫换太子”的游戏,由于缺少认知的标本,人们对和田黄玉的认识很多都停留在书本文字之间,这恰恰给了新疆和田玉黄沁籽料一个翻身上位的机会。

新疆和田玉籽料中有一种被称为黄沁籽料,它是籽料在形成的过程中受到河水中三价铁离子的沁染,有表皮慢慢向内部渗透,冷眼一看,二者很难区分,很多混迹圈子内多年的老鸟都容易“吃药”,但二者还是有区别的,和田黄玉的颜色是原生的,是一种十分端庄的黄色,骨子里透着一股浑厚的黄色,而黄沁籽料则不同,它的“老底”是白玉或者青白玉,很多时候,在料子上有“透白”的可能性,如果把料子切开,就会发现,黄芩籽料的黄色是由外向内逐步变浅的一个过程;再有,黄沁籽料的密度偏低,料子结构大、疏松,因此外界物质才容易沁入,作品完成后,一般都采用高抛光处理,来掩饰料子自身结构粗、油性差的缺点。

图十五新疆和田黄沁籽料原石

图十六新疆黄沁籽料雕件

新疆和田玉籽料皮色五彩斑斓,变幻莫测,世人为之痴迷。黄沁籽料作为籽料家族中的一员,它也有它独有的魅力和风骚,在利益的驱使下,黄沁籽料被玉商们拿来冒充和田黄玉,也真够冤枉的了,真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jz/6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