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ldquo开学第一课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24日电(记者左橙)“如果国家需要,你会选择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吗?”近日,塔里木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传辉在“返校复学第一课”上,讲述了黄文秀的事迹,并向师生提问。这堂课的主题为“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见证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据悉,“开学第一课”在线上线下同步进行,课堂首先讲述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人间奇迹。“塔里木大学是真正参与到这场战役里去的”,张传辉告诉记者,学校注重培育学生的胡杨精神,组织学生深入南疆基层,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开学第一课”现场。塔里木大学供图

  “毛相林、十八洞村、黄文秀……”张传辉回顾了脱贫路上的愚公精神、创新精神和奋斗精神,以及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伟大成绩。他介绍说,塔里木大学持续开展“百名专家、千名学生”下基层活动,组建25支科技服务专家团队,在南疆37个团场、12个县开展服务;同时,重点培养科技示范户,以示范户带动帮扶户,不仅为老百姓进行“输血”,还帮助“造血”,让科学技术真正成为职工群众的生产本领,实现“智力扶贫”。

  正是因为一系列举措和全体扶贫师生的努力,今年2月25日,塔里木大学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对此,张传辉表示:“特别激动!特别光荣!特别骄傲!”

  “看着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一幕幕,想起在南疆驻村精准扶贫的几个月,为自己参与过这一时代任务和历史使命而自豪!”塔里木大学届毕业生孙红在朋友圈留下了这样的文字。

  张传辉告诉记者,年,塔里木大学派出多名学生组成的脱贫攻坚工作队到新疆各团场连队参加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孙红便是其中一员。

  “远方的那山那水那些人,都与你我有关。”孙红回忆,年夏天自己和几位同学来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4团12连驻村,发现村民的文化程度低、无技能,这是他们贫困的重要原因。“大部分的村民都是小学或者文盲水平,甚至有的不会写自己的名字。”

  对此,村里每周都会组织成人夜校,让村民们学习国语发音,掌握日常交流用语和基本技能。

  “那个夏天成就了现在的我。”同批工作队的刘锐也在44团12连驻村,毕业以后选择了50团的特岗教师岗位,如今是50团第三中学四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刚开始工作的一年多,我们都在提升孩子们的国语水平。今年划分平行班以后,我开始担任班主任,已经家访了十几位学生,去了解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刘锐认为,投身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踏踏实实地去参与其中。

  “乡村振兴需要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塔大的学子要成为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张传辉介绍说,为鼓励同学们投身乡村振兴,学校每年都会组织“万名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

  

  该校兽医级研究生杨光的下乡足迹遍布了新疆各地。“很多同学自愿到比较偏远的连队进行实习,我去过库尔勒地区的33团、于田县的团、策勒县天津奥群羊场、巴楚县阿克萨克马热勒乡古再村等地,在村里为贫困户免费发羊、发放饲料、开展技术指导。”杨光介绍。

  关于推进乡村振兴的举措,张传辉在“开学第一课”上结合学校特色专业进行了一番介绍。“乡村振兴,要打好种业翻身仗,要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实施新一轮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

  “老师和同学们要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将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养殖业服务中去。”听了张传辉的“开学第一课”,该校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齐萌深有感触。随着新疆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模式的转变,齐萌就经常结合国家农业农村部的相关指导文件,对养猪场、养猪户进行专业培训,并多次免费开展疾病诊断和防治工作。

齐萌在养殖场。塔里木大学供图

  此外,齐萌还组织大学生利用到规模化猪场进行毕业生产实习的机会,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让生态文明建设、生物安全防护和科学养猪理念进场,针对猪群开展健康和生物安全建设评估,免费提供猪场饲养管理手册。

  “开学第一课”最后,张传辉寄语同学们:“要向将论文写在大地上的老师们学习,向那些扎根基层的师兄师姐们学习。”课堂结束以后,张传辉留下一个问题“广大师生如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实现自我价值?”

  “我最后放了一张空白的PPT留给同学们,因为书写这张空白历史答卷的笔,在我们自己手里。”张传辉告诉记者。

新闻链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jz/71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