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乡村学生午睡桌子地上都是床

不知现在乡村学校还有学生在教室里午休的现象吗?笔者最早的体验在年,当时夏天下午上课后,有的同学就耷拉着脑袋睡着了,任凭老师怎么摇也睁不开眼睛。于是,老师三令五申学生中午必须在家睡觉。但我们当时还只是一年级的孩子,回家后玩起来哪还午什么休。没有办法,老师只好命令我们在学校教室里午休,这下捣蛋的同学找到表演的机会了,一会打呼噜,一会放屁,惹得同学们哈哈大笑。图为年运城某校师生。

遇上这样的熊孩子,老师也没辙,只好坐在讲台上督促着孩子,软硬兼施对付着调皮的孩子。老师要求每天轮换着睡桌子和板凳,以示公平。当时同学们已经有了一点男女界限,男生和女生多说两句话,就有人说风凉话。老师可能就利用这种特点,专门安排男女生同桌。试想,安排两个捣蛋鬼坐在一起,那不反了天。尽管如此,午睡时还有同学窃窃私语。老师本着一个原则,只要不影响别人休息就顺其自然了。图为年运城某幼儿园师生。

当时我们认为老师是超人不需要午休,成人后才知道老师是在为学生负责。那时的老师特别注意自己的口碑,如果教学效果不好那是很没面子的事,为了教好孩子他们煞费苦心甘愿作出牺牲。图为年运城某山村幼儿班开学时的情景:孩子们趴在桌子上静静地睡,老师们忙着准备布置教室。这些山村幼儿老师收入微薄,每天要为孩子从早忙到晚,非常辛苦。

孩子们是不睡是不睡,一睡起来就不知道醒了。上课时间到了,为了让孩子们尽快精神起来,老师就得打上两盆水,给孩子们擦把脸让他们很快进入到学习状态,老师此时几乎扮演的是妈妈的角色。同学们:不管你以后走得多远,你都不会忘记老师慈祥的笑脸吧?图为年运城某校师生。

要说舒服,躺在桌子上肯定没有席梦思上享受,但当时农村就是这样的条件。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说,孩子从小吃上一点苦不是什么坏事,它起码培养了孩子们将来适应社会的能力。人生道路谁敢保证一帆风顺,如果一点苦都吃不了将来很难在社会上有所作为。图为年运城某山区幼儿园孩子午睡。

农村经过撤点并校后,教学条件逐渐完善,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学校正规化了之后,大部分学生可在宿舍里午休,但有的老师为了方便监督学生午睡,还让学生在教室里睡觉。年运城某山村学校午睡的这个孩子让人捏了一把汗。现在学校主抓的是学习,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差了。笔者60年代的同学里,木匠的儿子修这条板凳腿小菜一碟。当时为了学雷锋做好事,恨不得把板凳弄坏了再修好。

在同学午睡的时候,偶尔有孩子在写作业,是太用功还是作业没完?不管怎样,该休息的时候还是要休息,如果此时不休息,下午听课时就可能精力不集中。图为年运城某山区小学学生。

铺着化肥袋,睡在水泥地上看着童话书确实也很惬意。笔者小时候躺在铺着麻袋(当时没化肥袋)的地上看着小人书也感觉很爽,并不觉得什么苦。当时,我们的教室在一座古建筑里,我们的脚下的木地板下是地下室,从地板的缝隙里透过来的丝丝凉气和空调无异。遗憾的是笔者仅在学校午睡了一年就再也没有机会了,这几乎成了我永远的乡愁。朋友们:你可曾有这样的体验,你还怀念在教室里午休吗?图为年运城某山区小学学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sz/987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