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华敬方通讯员国永梅
6月18日下午,即墨区田横高埠希望小学六年级老师张万松和闫德祥,给校内的孩子上完课,便带着复习资料匆匆走出校门。他们要赶赴七八里外的学生闫煜康家,给这个长期生病在家的学生继续上课。在他们去之前,数学老师程木涛到闫煜康家里给他上完数学课,返回学校。
从学校到闫煜康家的这条路,张万松、闫德祥、程木涛一起组成的“登门授课组”,从最初的陌生,到现在熟络得如同回自己的家。多个日子,他们不辞辛苦地奔波在这条路上,因为他们知道,路的那端,有一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在期盼着他们,因为他们希望:一个学生也不能少,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
张万松正在给煜康辅导语文。
四肢肌无力,12岁的他长年卧床
今年12岁的少年闫煜康,四五岁时,家人发现他平衡力有些差,走路不稳常摔倒,就带他到青岛、医院求医,患的是先天性基因突变导致的四肢肌无力,没有好的医治办法,只能通过药物保守治疗。爸爸为了多挣点钱,去了外地打工,一年回不了几次家。现在的他,和年迈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生活起居全部由爷爷奶奶照顾。
煜康刚进入小学时,第一年参加工作并担任班主任的张万松,就细心察觉到了他走路的异样,便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后,就安排班里的同学多照顾他。到了二年级,他的病情加重,有时根本站不起来,班里的老师和同学都成了他的“拐杖”。怕他摔倒受伤,只要他一动,就前后左右都有同学保护。出校门,进校门,上厕所,老师和同学都小心翼翼一路护送。因为不能随意活动,课间也总有老师和同学陪在身边,或给他讲解知识,或陪他聊天说笑。
煜康的“保镖团”
年春,煜康的病情更严重了,行走困难,无法到校上课。他的爷爷与学校校长戴守川商量,他可以每天接送孩子,陪伴孩子在教室上课。这个方法被戴守川和老师们否定了,这样一则增加小煜康摔伤的可能,二则让他的身体更辛苦。
在校长和老师们多次商讨下,终于想出了好办法:每节课老师们在教室上课时,给他开通视频,这样煜康在家里,就可以同步上课了。为了更好帮他释疑解惑,语文老师张万松、英语老师闫德祥、数学老师程木涛、实习教师马万里便主动组团,送教上门,一周两到三次,耐心细致地辅导功课,与他聊天,鼓励他做一个勇敢快乐的少年。
闫德祥正在给煜康辅导英语。
“你一直是我们班不可少的一员”
年的冬天,比往年的冬天更冷,风更大,雪下得也更多,可这一切并没有阻挡住送教老师上门的脚步。大雪过后,他们为了不给煜康耽误功课,开着车在雪地里小心翼翼滑行着,硬是赶到了煜康的家,他的爷爷奶奶都愣住了,小煜康看到裹着一身寒气的老师进了家门时,原本歪坐在炕上的他,眼里立刻放射出喜悦的光芒。那一个少有人出门的雪天,老师们为煜康讲了整整两个小时。
年5月25日,是六年级孩子拍毕业照的日子。一大早,张万松就来到煜康家,帮他穿好校服,背到自己车上,到了学校后,又把煜康扶到学校为他购买的折叠轮椅上,推着他来到了久别的校园,久别的教室。煜康看着他一年多没有回来的教室里,依旧摆放着他的课桌椅,教室后面黑板上的毕业寄语栏,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他抚摸着自己的课桌椅,开心地笑着,眼泪却不由自主涌了出来,顺着脸颊簌簌滑落。
班主任张万松的心里酸酸的,眼眶也不由得就红了,他用温暖的大手紧紧把煜康的小手握在自己掌心里,告诉他:“你一直是我们班不可少的一员,毕业照上绝不能少了你的身影!”端坐在轮椅上的煜康,就这样,和全班同学一起拍下了难忘的毕业照。
煜康所在班级毕业照
他们送来的不仅是知识
“登门授课组”的老师们,除了给煜康送去知识,每次去,几乎都不“空手”。因为他们知道,为了给煜康治病已经花了七八万元,这个家庭已经非常困难。他们去的时候,顺手带一些牛奶、八宝粥、时令水果、学习文具等物品,已是寻常事。
张万松,给煜康做了六年的班主任,对这个孩子的关爱几乎无处不在。上班的路上看见有采摘园采摘葡萄,想到那天恰好是上门给煜康授课的日子,便停下车,特意买了一大盒葡萄,给他带过去,让他和爷爷奶奶一起品尝葡萄的新鲜甜美。
程木涛正在给煜康辅导数学。
闫德祥,是学校的教导主任,学校的事务也特别多,他没有给煜康耽误一次辅导。为了表扬煜康的英语笔记整理认真,买了好看的笔记本和一大包孩子们喜欢的零食带过去,让煜康即使家庭经济困难,也依旧可以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到成长的快乐。
程木涛,并不是田横高埠希望小学的老师,他是山师附属学校过来支教的老师,恰好接手煜康班的数学课,毫不犹豫加入了送教的队伍。去年春节前,他特意买了两盆开得红彤彤的鲜花,给这个不易的家庭带去春节的喜庆。他说,即使一年的支教结束,他也一定会再回来看望这个孩子。
张万松、闫德祥、程木涛三位送教上门的老师,在春节的时候,都还不约而同为煜康准备了新年红包。他们说,在他们心里,早已把小煜康当成了自己的孩子。他们愿意看到煜康因为他们的到来,脸上现出灿烂的笑脸。他们亦愿意让这个身残志坚的孩子,脸上现出更多灿烂的笑容。学校的领导也多次来看望煜康,大家一起坐下来商量最多的,便是如何给这个孩子、这个家庭更好帮助。
实习教师马万里正在给煜康授课。
老师离开时,老人每次都送出很远
煜康的爷爷是快70岁的老人了,每每提到学校的领导和老师,老人都特别动情,说着说着就情不自禁抹起了眼泪,“孩子生病了,我们心里难过,日子过得也艰辛,多亏学校领导和老师们呐,不但上门给俺孩子辅导功课,更给孩子送来了温暖和希望,给俺这个家庭送来了温暖和希望。他们待孩子,像我们家人一样亲,是真亲啊!”每次学校领导和老师上门,老人都紧紧拉着他们的手,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话来感谢他们。老师们上完课要离开的时候,老人也都要送出很远很远,直到看不见老师们的身影,他才会慢慢地走回家去。
对于煜康来说,命运似乎有些冷酷,小小年龄就饱尝疾病的苦痛。幸好,命运又让他遇到了一群那么深切关爱着他的好老师,用爱与温情,化解着他的病痛,给他的生命,涂上一抹明亮的色彩,来抵御疾病带来的黯淡。他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在视频里和同学们一起上课,最幸福的事情便是看到老师们来。他说:“虽然我不能到校上课,但我并不孤单,因为我觉得老师和同学们都在我身边。”
煜康荣获“学习标兵”。
六年的小学生活即将结束了,他们一起为煜康铺就了一条呵护路,身患重病的他,也没有辜负老师的爱与期望,几乎门门功课都是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