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天,校长要我们做两件事第一筑路,

陈雅顺一九五六年夏末,二百四十二个来自扬州周边农村的十五六岁的少男少女们手持《入学通知书》,来到当时我国农村第一批刚建成的中学读书。那时,我们的母校叫“扬州市施桥中学”,设在施桥镇北一公里处的褚家坝。我们进校的时候,学校大门还没有砌好,首任校长丁步盛在建筑工人留下来的大工棚里接待了我们。丁校长,矮矮的个子,讲话带着浓重的泰兴乡音,他的铿锵的话语至今还能在我耳边回响:“同学们,这里是一所刚建成的崭新的学校,我国农村办中学刚刚起步,所以同学们来这里读书,既是求学者又是创业者。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把我们的学校建设得更加美丽!”掌声一次又一次打断了校长的讲话,他显然也异常兴奋,面颊通红,挥手不停。继而,校长带我们参观了新的校舍。那是一座典型的四合院,(五六年在全国农村各地兴办的中学都是这个模样),我们的教室是座北朝南东西走向的一溜长长的平房,象一列火车。教室南边,跨过宽敞的天井是教师办公用房,两厢是备用教室,两个大天井空荡荡的。丁校长指着这这两片空地问我们:“同学们,你们说这两片空地可派啥用场啊?”“栽树、种花!”,同学们七嘴八舌回答着。走进了宿舍,阔大的房间里排放着许多双人木床。不知是因为校长的话太激动人心,还是因为生平第一次有这么多人聚在一起而兴奋,总之,那一夜谁也没有好睡。第二天是开学典礼,地点仍在大工棚,会上丁校长正式号召:“同学们,我们要用我们的双手先为吾校做两件事:第一筑路,第二栽树。”实际上,筑路是开学后第三个星期才开始的。那时学校并没有一条象样的路,校园内多处可见被人踩踏出来的小径。从正在兴建的校门口到校舍北入口处,走的人较多,便成了一条自然的土路,我们筑的第一条路就是这一条。筑路的材料是同学们从建筑工地上捡来的残砖。丁校长带领我们拉线放路样,教我们怎样排砌砖块。记得当时这条路分成四段,一班一段。我在三班,我们班筑第三段,我们在两道石灰线内,平整好路基,将一块一块长短不一的大青砖横立着排砌,排砌好后用细土在路面上漫平扫净,砖缝空隙被细土填满了,道路会越走越结实。第一条路筑成了,同学们走在自己铺筑的砖路上,总觉得脚地上有股使不完的力往上涌。接着我们又筑了第二条通往食堂的路,第三条通往宿舍的路……那时,筑路不光是一种热情,而且形成了一种团结向上,艰苦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鼓舞着我,直到我当了老师,还经常为这种精神鼓舞。我也曾一次又一次地带领着我的学生们开展类似筑路这样的活动,为的是发扬光大团结向上、艰苦奋斗的筑路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zhanghonghuaa.com/zhtz/11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