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的山西,年轻人在跳西方舞蹈,这在70年代是不敢想象的
启蒙时代,理想主义,全民读诗,爱读哲学:叔本华、海德格尔、李泽厚……
这就是人们对80年代的印象,一个令人无比怀念的时代!
70年代、90年代、00年代,自然也有人怀念,但那只是寻常的怀旧。但80年代则完全不同,在很多人心中,那是一个最美好的年代。
人们刚从“特殊十年”走出来,一切重新回归正轨,人们都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对明天的中国充满憧憬。80年代的大学生,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完全没有“精致的利己主义”。
即使是80年代的中学生,也大量阅读,有一种学好本领,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情怀。80年代没有被物质主义污染,每个人的心灵都无比清澈。
80年代生活尚不富裕,但人人都安居乐业
80年代尽管生活尚不富裕,但人人都安居乐业,都相信以自己的智慧和勤奋,可以获得更美好的明天。
80年代,有一位意大利记者,是一位对华友好人士。他在80年代多次进入中国,累计拍摄了3.5万张珍贵照片。其实,早在年,他就第一次从意大利来中国拍摄采访,他的中国拍摄一直持续到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意大利记者镜头中,80年代中国的岁月静好:
80年代,虽然生活水平不高,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人们开始喝可乐了,床上开始用床垫(当时叫“席梦思”)了,家家户户有自行车了。
80年代的沈阳街道,当时没有私家车,只有公交车和一些公务用车。照片中有一栋高楼大厦已经在建设之中了。
80年代的洛阳,一位大爷生病了,大娘亲自医院。当时的人非常朴实,大娘身材娇小,却不辞劳苦。
80年代的开封,两位小朋友在吃凉粉。如今四十年过去,他们都已进入晚年。
80年代的开封,鼓励个体户自己创业,摆地摊赚的钱,比上班强很多。
80年代还是绿皮车的时代,人们在中途停靠站下车买零食,油条、烧饼什么的。当时的人,一套中山装要穿几十年。口袋里别一支钢笔,就是知识分子。
80年代,北京的西单北大街等车的孩子们。如今,他们都进入中年了。
80年代,尽管北京条件比多数地方更好,但这位年轻女子居然使用这种竹和藤制作的小车,把液化气罐和儿子一起放在车里。这样似乎不太安全。
以上就是80年代,一个意大利记者镜头里的中国。80年代已经过去四十年了,但怀念80年代的人,从未减少过。